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83章 献艺赐婚(合5K)(1 / 2)

第883章献艺赐婚(合5k)

“她就是当今圣上,唐公的正牌夫人”

袁筱语的目光不由自主被眼前的女子吸引,只见女帝约莫十六七岁年纪,身着赤色龙袍,虽因产后面颊稍显丰腴,却反倒更显其雍容华贵,其眉如远山,肤若桃,凤目含威,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威仪,哪有半点传闻中傀儡的模样

袁筱语连忙低下头,不敢再直视天颜。她听到女帝温和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诸位爱卿平身。”

众人谢恩起身,袁筱语这才注意到女帝身边还站着一位熟悉的身影——正是三日前造访她的苏曜。此刻的他身着玄色锦袍,腰系玉带,英武挺拔,与女帝并肩而立,宛如日月同辉,令人不敢直视。

袁筱语慌忙低下头,心跳如鼓。她从未想过,自己竟可能要与这样一位尊贵的女子共侍一夫。

“这位想必就是袁骠骑的爱女了”女帝缓步走近,声音中带着几分好奇。

袁筱语连忙再次行大礼说:“民女袁筱语,拜见皇帝陛下。”

女帝缓缓走去,俯视袁女说:“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袁筱语战战兢兢地抬头,正对上女帝审视的目光,顿时让她打了寒战。

那目光竟是锐利如刀,将她上下左右全都细细打量了一番,直看得她脊背生寒。

“果然是个美人胚子。”

忽然,女帝展颜一笑,转头对苏曜道:

“骠骑将军家教甚严,袁小姐生得这般端庄秀丽,又进退得宜,难怪唐公对她是赞不绝口。”

苏曜轻笑一声,目光在袁筱语身上停留片刻:“陛下过奖了。袁小姐初来乍到,还望陛下多多关照。”

女帝意味深长地瞥了苏曜一眼,随即转向袁筱语:“平身吧,袁小姐不必拘束。今日既是唐公设宴,也是朕想见见你。”

“来,且随朕入席吧”

说罢,万年竟伸手亲自拉起了袁筱语。

袁筱语受宠若惊,连忙应是。她小心翼翼地跟在女帝身后,眼角余光瞥见周围宾客或艳羡或嫉妒的目光,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宴席设在唐公府的园中,数十张矮几呈环形排列,中间留出空地供歌舞表演。

高居主位的自然是大汉女帝,其夫婿唐公苏曜亦与她一同落座,两人平行坐在一起,颇为亲昵。

而接下来让袁筱语没想到的是,女帝竟示意她坐在自己另一侧靠下一点,比许多朝中重臣都要靠前的位置,其左右正是匈奴云公主和中山君甄姜,显然这里是属于“自家人”的位置!

如此厚待让袁筱语心跳如雷,小心翼翼地跪坐在席位上,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不敢有丝毫逾矩。

她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或好奇、或嫉妒的目光,让她如芒在背。

“袁小姐不必紧张。“

万年拍了拍手,让红儿亲手为她斟了一杯果酒:

“朕听闻袁小姐幼时也曾在京师客居,如今再回洛阳不知可还习惯”

袁筱语双手接过酒杯,指尖微微发颤。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回陛下,民女幼时只在京中短暂停留,记忆已有些模糊。此番重归故地,深感洛阳繁华更胜往昔,皆是陛下与唐公治国有方,民女见之甚是喜爱。”

“哦袁小姐可真会说话。”万年女帝轻笑一声,凤目微眯,“那你可知洛阳风物,如今最负盛名的当属什么”

袁筱语心头一紧,她离京多年,对洛阳新貌确实不甚了解。正踌躇间,她的余光瞥见苏曜端着酒杯,目光温和的望着自己,似有鼓励之意。

顿时,袁筱语紧张的心情就平静了几分。

“回陛下,“袁筱语自信满满,“说到如今洛阳风物,当属这洛阳纸贵最是出名。”

“哦洛阳纸贵是怎么个说法,朕为何不知”

紧接着袁筱语便解释说:

“回陛下,民女听闻洛阳去岁新设的造纸坊所产纸张洁白如雪,质地坚韧,价格却比往昔低廉许多,一经推出便深受天下士子喜爱。”

“有此纸张,再加之唐公推广印刷之术,圣人之学大量刊印,京师一百零八坊中几乎坊坊皆有书肆,无数寒门子弟得以购书研读。一时间,洛阳城内,人人以读书识字为风尚,文人墨客往来频繁,天下士子荟聚京师,佳作频出。”

“因对纸张需求大增,本来相对低廉的纸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故而方有‘洛阳纸贵’之说。”

“民女以为,陛下与唐公这等功在千秋的创举,才是洛阳如今最负盛名之处。”

“好一个洛阳纸贵!”

万年女帝眼前一亮,不禁抚掌赞叹:

“袁小姐果然见多识广,这番话说得朕心甚慰。看来袁氏家风严谨,连闺阁女子都如此关心时政。”

袁筱语脸颊微红,撇了眼苏曜后轻声说:“陛下过誉了。民女不过是听闻父亲常提起唐公新政,心中仰慕已久”

这话自然是十足十的假话。

实际上,她能够如此对答如流,那全是多亏了苏曜三日前的叮嘱。

那日,苏曜告知她今日有陛下赴宴,叫她提前准备后,袁筱语马上便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不管是出于礼制还是女人的直觉,袁筱语都很清楚,今天面见皇帝,必有一番严峻的考验。

故而这几日她是一番恶补,叫仆人们多方打听,精心准备将各种信息烂熟于心,才敢来赴这场宴会。

此时见女帝满意,她暗暗松了口气,表面上却依旧恭敬谦逊。

不过显然,这才只是第一关而已。

果然,接下来,云公主,甄姜,还有其他京中权贵的夫人小姐们纷纷出场,在寒暄与恭维中话题渐渐从洛阳风物转向了闺阁日常与才艺,多方考教她这位袁府小姐的才情与气量。

不过还好,袁筱语自幼接受世家大族的严苛教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皆有涉猎,面对众人的考教,她虽紧张,却也应对得有模有样。

那一手师承名师的书法与充满灵气的诗赋更是引得在座诸位名士频频点头,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连蔡邕都点头赞说:

“袁小姐这一手好字,笔锋刚劲又不失飘逸,诗词之间才情斐然,实乃闺阁中少见之才,假以时日,造诣必定不可限量。”

袁筱语闻言,连忙起身,朝着蔡邕盈盈下拜,言辞恳切:“蔡公谬赞,实不敢当。民女能得蔡公提点,实乃三生有幸。平日里常读蔡公文章,字字珠玑,令民女受益匪浅,今日能亲耳聆听蔡公赞誉,更是倍感荣幸。”

蔡邕捋着胡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对袁筱语的谦逊有礼颇为欣赏。

就在众人沉浸在对袁筱语才情的夸赞之中时,甄姜轻轻摇了摇手中的纨扇,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声音轻柔却又暗藏锋芒:

“袁妹妹才情出众,自是毋庸置疑。只是这世间女子,光有才情可不够,还得懂得持家之道,知晓如何辅佐夫君,操持家业,这才是本分。袁妹妹,你说是也不是”

甄姜这一番话,看似在夸赞袁筱语,实则将话题引向了更为实际且敏感的方向,众人纷纷竖起耳朵,想要听听袁筱语如何作答。

袁筱语心中一凛,她明白甄姜这是在试探她对于未来为人妇职责的认知。

于是乎,在微微思索片刻后,袁筱语抬起头,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中山君所言极是。民女虽自幼研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但家中父母亦时常教导,女子当以贤良淑德为本,辅佐夫君、操持家业乃是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