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是矛盾的,生活在世间的人们,通常都具有两面性,他们在同情别人的同时,有时候会看不起别人,会去鄙视别人,尽管他们嘴里不说出来,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存有这种情感,并且长时间存有,不想去抖落,总觉得存在这种情感,不但正常,而且非常正常。
在李云博的心里,千好万好不如家乡好,家乡再不好,也是一个人出生地,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地,在这里,人们失去了很多,但是得到的更多,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眷念,深深地嵌入李云博的心里,永远扎根在他的心底。
生在李刀磨,活在李刀磨,死在李刀磨,李云磨是李云博心里的寄托,是李云博心里的希望,更是李云博期待的归宿,不要说面对困境,就算面对死亡,他也不会离开家李刀磨,永远都不会离开李刀磨。
李刀磨只是一个山村,这个山村很小,偏僻,落后,愚昧,甚至贫穷,但是,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感觉到的不止是幸运,还有幸福,我为什么要看不起李刀磨?别人可以离开李刀磨,但是,我不会离开,永远都不会离开李刀磨。
一个人,如果仅仅因为家乡出了状况,仅仅因为在家乡生活不下去,就携家带口逃离家乡,一路乞讨,到别人的家乡去讨生活,去过生活,难道别人的家乡就会好,就不会出糟糕的状况?他们的日子,就会比别处好过不成?
像这种人,像这样的人,从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性格软弱,他们缺乏与生活斗争的勇气,他们畏惧困难,他们所以逃离家乡,本质问题在于他们缺乏责任感,把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苦难,以逃离的方式去转嫁给别人,像这样的人,别人也许会在心里同情,但是我不会在心里同情,我所以收留王姓人家,是在执行县里的政策,是在做一种表面工作,与我心里本身的想法没有关系。
李云博说:“你好好想一下王姓人家,他的家乡出现了一点状况,他就携家带口逃来我们这里,收留他们吧,我们感觉到很为难,不收留他们吧,县里有这方面的政策,有这方面的要求,而我们百姓呢?执行县里的政策很难,不执行县里的政策更难,左也难,右也难,上也难,下也难,横竖都是难。”
俞琴说:“我们李刃磨,说大不算大,说小不算小,养活王姓一家几口人,应该没有问题,你不消用这么难听的话去说人家,被人家听见,会在背后骂我们,骂我们不近人情,而事情的真相呢,是你带头去收留他们,是你带头去帮助他们。”
看见俞琴埋怨,李云博没有计较,他嘿嘿而笑,说:“我只是在家里说,又没有拿到外面去说,你不说,我不说,哪一个人会知道?再说一遍,我看不起这种人,我就是苦死,就是饿死,也不会离开李刀磨。”